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国内首个螺甲螨酯将获准登记,但仅限出口!

发布时间:2022-2-14 9:55:17 来源:农博在线 作者:刘进伟

粉虱(如棉粉虱)和叶螨(如二斑叶螨)属于对农业和园艺业危害很大的刺吸类害虫,它们对目前市面上的多数杀虫剂和杀螨剂已产生了抗性。本文笔者给大家介绍一款产品,同螺螨酯、螺虫乙酯一道都属拜耳公司开发的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近日被农业农村部农药鉴定所拟批准登记。尽管该证件是用于仅限出口登记,但是这标示着该产品中国登记自此拉开序幕。这个产品就是螺甲螨酯。


螺甲螨酯是拜耳开发的第二代螺环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于2003年在英国首发登记、2005年首次上市。具有广谱、持效期长、毒性低、无交互抗性等特点,主要用于果树、蔬菜、大豆、棉花和观赏植物,防治粉虱和叶螨,剂型主要为240g/L悬浮剂。


理化性质

螺甲螨酯英文通用名:Spiromesifen;CAS号:283594-90-1;分子式:C23H30O4;分子量:370.5;化学名称:3-(2,4,6-三甲苯基)-2-氧代-1-氧杂螺[4.4]壬-3-烯-4-基-3,3-二甲基丁酸酯;结构式如图1。

图1螺甲螨酯的结构式

其理化性质如下:

外观:无色结晶;

密度:1.13(20℃)

熔点:96.7~98.7℃;

蒸气压:7×10-3 mPa(20℃);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Kow logP(无缓冲,20℃)=4.55;

水中溶解度(g/L,20℃) :0.13mg/L(pH 4~9);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g/L,20℃) :正庚烷23,异丙醇115,正辛醇60,聚乙二醇22,二甲基亚砜55,二甲苯、1,2-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和乙腈中均>250;

稳定性:水解DT50 53.3d(pH 4)、24.8d(pH 7)、4.3d(pH 9,25℃);2.2d(pH 4)、1.7d(pH 7)、2.6h(pH 9,50℃)。


毒性

哺乳动物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2500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对皮肤有致敏性。大鼠吸入LC50(4h)>4.87mg/L(最高可达浓度)。小鼠无作用计量(90d和18个月)分别为3.2mg/(kg?d)和3.3mg/(kg?d)。研究表明无潜在遗传毒性和致畸作用。

生态毒性:山齿鹑急性经口LD50>2000mg/kg;山齿鹑和野鸭饲喂LC50(5d)>5000mg/kg。LC50(96h,mg/L):虹鳟0.016,蓝腮翻车鱼>0.034。水蚤EC50(48 h)>0.092mg/L。近头状伪蹄形藻EbC50及ErC50(96h)>0.094mg/L。蜜蜂急性LD50(经口):790μg/只;(接触)>200μg/只。蚯蚓LC50>1000mg/kg(干土)。对捕食螨有轻微至中等毒性,对瓢虫无害。


作用机制

螺甲螨酯主要是脂质生物合成抑制剂,兼具触杀和胃毒作用。作用机理是影响粉虱和螨虫的发育,通过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干扰其脂质体的生物合成,尤其对幼虫阶段有较好的活性,同时也可作用于害虫的生殖系统(主要是卵巢管闭合作用),降低螨虫和粉虱成虫的繁殖能力,大大减少产卵数量。


产品特性

优点

不易产生抗药性。与已经商品化的杀虫剂、杀螨剂无交互抗性,可以有效地防治对吡丙醚产生抗性的粉虱;

具有优异的复配性,其与哒螨灵、阿维菌素等的复配,对各个时期的螨虫都有着优异的防效;与灭虫威复配能有效地防治具有抗性的粉虱;

与植物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亲油性,使其很容易粘附在作物叶片的的蜡质层上,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够使药剂渗透至植物组织内,起到长期的持效作用;

对环境安全、对有益生物安全,适合害虫综合防治。

缺点

对成螨的杀灭效果不高,但是杀卵效果优异,同时对幼若螨也有良好的触杀作用。螺甲螨酯虽然不能较快地杀死雌成螨,但对雌成螨有很好的绝育作用。雌成螨触药后所产的卵有96%不能孵化,死于胚胎后期;

速效性较差。其与其他速效性杀螨剂复配是提高其使用效率的最好方式。


合成方法

以环戊酮为起始原料,经如下反应即可制得螺甲螨酯:


全球市场

螺甲螨酯是杀螨剂市场中的第二大产品,仅次于螺螨酯,2005年首次上市。2019年,螺甲螨酯的全球销售额为1.06亿美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

亚洲、拉美是螺甲螨酯最主要的市场。2019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800万美元、2214万美元,两者共占当年全球销售额的56.7%。

印度、巴西是螺甲螨酯最主要的用药国。2019年,销售额分别为2361、1799万美元,分别占当年全球销售额的22.24%、16.94%。

螺甲螨酯主要作用于果蔬,其次是棉花,两者的市场份额分别约占39.2%和18.1%。

螺甲螨酯目前国内市场尚处空白,但是国外相当火热。可以预见,处于后专利时代的螺甲螨酯作为一个崭新的杀虫杀螨剂,一经登记,必将迅速占领市场!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