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种什么品种的药材前景好?(中)
(接上期)
五、 甘草
甘草又名甜草根,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极耐旱、抗寒、喜光、耐盐碱,是抗盐性很强的植物。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甘草生产、出口大国,出口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日本年需求量就达一万吨之多。中医药界素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除了被用作于中草药的甘草根外,其茎、叶及须根都可以被用来当各种食草性动物的饲料或添加剂。目前市场上的甘草有80%是野生的,只有20%是人工种植的。因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要解决甘草的供需矛盾,最关健的是要发展人工种植甘草。实际上,甘草并不是一个难以种植的植物,只要土壤、水分适合,就能大面积种植。为提高人工种植甘草的质量,需科学合理种植(具体种植技术详见本期P62页)。
种植前景:甘草耐寒耐旱,种植简单,东北、内蒙、新疆等地都可大面积发展种植。选种以红皮甘草为好,市场畅销且价格高。甘草直播亩用种子3~5公斤,管理简单,也可育苗繁殖。特别是采用平栽法加大了根部对光线吸收的面积,所以加快了根部的生长速度,人工栽培两年的相当野生3~4年的产量,并又提高了药性,因此运用人工平栽的甘草价值远远高于野生的。一般生长2~3年采收,亩产600~800公斤左右,目前市场价格为10~16元左右/公斤,除去人工成本和种植成本每亩大概可以赚3000~7000元左右。甘草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十分畅销,前景看好。
六、 桔梗
桔梗在我国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中药材,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桔梗有着宣肺利咽、排脓祛痰等各种功效,桔梗花原产于我国各地,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广,从华南北部至华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均宜栽培。因为其市场需求大,价格比较理想,现在桔梗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是非常广泛的。
种植前景:桔梗与许多农作物不一样的是,它一般在农闲时节进行播种,采收时间也在农闲。桔梗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大约只需要一年左右。种植一亩的成本大约在2000元左右,现在桔梗主要的售卖形式以鲜干为主,每亩鲜桔梗可产1800公斤左右,价格在2.5元左右。干桔梗产量则在350公斤左右,价格稍贵的一般在27元/kg。因此可以算出,正常情况下,种植一亩的效益大约在2500~4000元。由于近几年市场价格的降低,导致桔梗的种植效益比其他作物高不了太多,所以种植面积逐渐缩小、产量逐年下降。虽然根据桔梗的市场行情变化趋势来看,市场价格会有所上涨,但是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且桔梗在采收后还需要做晒、刮等各种加工,其人工成本便达到上千元,所以桔梗的种植前景一般。
七、 防风
防风是我国传统的大宗药材之一,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止痉的功效。在前几年因野生防风的价格剧增,吸引了一些农户种植防风。防风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药材,还是重要的草原植被和固沙植物。在我国寒地大力发展防风种植,不仅能增加农户收益,还能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由于市场需求极大,目前很多地区皆有人工栽培。只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防风还是值得推广种植的。
种植前景:防风目前种植可分为籽播和秧播,种子价格在50~70元/公斤,而种苗价格在8~10元/公斤,每亩一般用种5~6公斤,用种苗80~100公斤,所以种植成本在250~1000元不等。人工种植防风在2~3年后即可收获,一般每亩产干货300~400公斤,按如今市场价格15~17元/公斤算,收益在4500~6800元之间。由于防风是传统的中药材,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需求量极大,我国最初商品防风主要来源于野生,家种极为有限。随着野生防风过度的采收,对于野生资源破坏严重,野生数量急剧下降。导致野生防风价格高达200元以上一公斤,而人工种植的价格仅为十几元一公斤,而且随着种植面积增大,产量越来越高,所以这两年防风价格也有所下跌。而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防风出口量加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采挖。野生防风随着野生资源急剧下降,防风种植的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
八、 射干
射干是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的块茎可入药,是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但是因为生长周期长,所以种植的农户并不多。射干喜温暖和阳光,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旱地均能栽培,但低洼地不宜种植,以免造成死亡。其根状茎药用,可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是防治新冠肺炎的清肺排毒汤的21种中药之一(其具体种植技术详见本刊下期杂志)。
种植前景:种植技术与种豆类一样,简单易种,也可机械播种。射干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壤都能生长,平地、山地等都可种植,射干易种易管,省事省工,耐寒耐旱,几乎没有病虫害,属于懒汉型药材,射干生长到第二年或第三年均可采收。亩用种4~5公斤,播种后覆土2~3厘米,有专用除草剂。射干一般每亩需用种15斤,按每斤15元计算,种子费用在250元左右,而对于土壤要求不高,所以土地租金也较便宜,在500元左右,另外人工管理费每年在700~800元之间,还有肥料和其他费用在300~400元之间,每亩成本在2000元左右。而每亩可产干货250公斤左右,按如今的价格来算,可获利7500元左右,除去成本,纯收益在5500元左右。射干主要分为北射干和南射干,湖南的良种南射干根须少,个头大,去除根须,只要3~4公斤就可以加工成干货1公斤,因此,南射干鲜货价格在8~10元/公斤。虽然看起来亩产值不是特别高,但因成本小易种易管,故投资风险小,种植成功率高,前景好。
九、 知母
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根茎,有清热泻火、止咳去痰、润燥滑肠及安胎作用。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最主要产区在河北。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市场需求量大,是大宗药材品种。
种植前景:知母一般种苗繁育一年,秧苗移栽种植需要二年时间,且种植户多是直接购买种苗再种植两年,以当前亳州知母调查为例,种苗、耕地、栽种、地租、施肥、除草、起挖、剁须费、脱毛切片等合计成本约在2500元左右,此为完全雇人的成本计算。由于知母加工的繁琐程序,中间环节多,每亩地两收入近2000元。知母价格在经历了近3年多的连续下跌止停之后,又由于是新冠防疫用药,2021年未来价格趋势看好,种植前景应当不错。
十、 黄芩
以根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种植范围广,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能种植。野生的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河北,家种的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和山东(其具体种植技术详见本刊下期杂志)。
种植前景:黄芩易于管理,半年生黄芩枝叶基本上就能把地面铺满,杂草基本上没有生长空间,黄芩就适合那种不能经常去地里干农活的农户种植。黄芩一亩地大概投资500元左右,亩产700公斤左右鲜条,今年产地的收购价在6.5~8元/公斤,一亩地大概收入4000~6000元左右。每年可以收一次籽,每亩一次能收10~15斤籽,种植效益还是不错的。由于2020年春季新冠病毒疫情缘故,使得黄芩市场需求放大,由此拉动价格稳步攀升,从22元涨至28元左右。由于生产尚未大面积恢复,加上多年的陈货基本消耗殆尽,2021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又增加了新的需求,支撑黄芩价格继续保持强势。预计黄芩高价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至生产大面积恢复。据产区商家反映,明年秋后货源产出量才会增多,所以黄芩行情真正拐点不是今年而是明年。
十一、 黄芪
黄芪亦属于大宗药材之一,根可以入药,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作用。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又因疫情持续,黄芪已成为免疫力较低人群的刚需。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家种发展已成规模。黄芪为半干旱作物,一般土壤都能生长。但对前茬作物要求严格,前茬种过大豆、红豆、西瓜、花生、红薯、烟叶、牛膝、菊花的,都不能再种黄芪。且禁重茬,黄芪种一次要间隔6~7年才能再种,所以在种之前要充分了解前茬情况。
种植前景:生长周期短,人工种植黄芪,易育苗(一年育苗期),易移植,移植后一年便可药用。黄芪适应性较强,喜凉爽气候环境,在我国南北方都能种植,但以内蒙古黄芪为地道,被称为蒙芪。黄芪分为绵芪和铁芪两种,铁芪为一年生植物,绵芪二年生,因生长期不同,质量和价格也有差异。黄芪在中药材市场上为大宗品种,多年来畅销不衰。近年来在国内的销量以及出口量都很大,虽然价格有所波动,但是波动不大。这几年黄芪一直处于购销两旺,目前绵芪20~26元/公斤,铁芪15~18元/公斤,选装货价更高。后市持续看好,可及时种植发展,每亩总成本约1200元,亩产值6000~10000元,除去成本,亩纯收入3300~8000元,效益可观。如果种植户自己留种,效益将更高,2021年种植黄芪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沙性土壤利于这些根类药材根部生长,多施肥,产量高,但药材的产量与品质与其栽培养护是否得当息息相关。总的来说,中药材种植应因地制宜优选良种,科学除草、机械化发展,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解决农药重金属残留,提高价值、规范、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发展。(未完待续)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