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能过剩”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近段时间以来,企业调研、同仁交流、外企座谈,无不关注产能过剩之话题。仅判定某个产品是否产能过剩相对容易,但对于一个行业而言,作出“产能过剩”的结论就稍显复杂,尤其是对于一个包含上万种,甚至几万种产品的行业,就更难以简而化之,以“产能过剩”一言以蔽之。
当前的情况看,我国农药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即“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我国经济尚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尚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人均收入中等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跨越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我们如何做到既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能做好防止和化解产能过剩呢?或许处理好“三个关系”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认真研究的。
第一是处理好“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的关系。这是党中央对经济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避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新的产能过剩,一定要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要求,改变过去“追求量的增长”为主的传统发展思路,转变为把“质的提升”放在发展的首位,不仅要做好存量的优化,而且在新建项目的增量上,也要把握好“量的增长”,一定要服从和服务于“质的提升”。
第二是处理好“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关系。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虽然近几年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脱钩断链”声杂,但国际化的趋势不可改、国际合作仍然是主流。
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防止和化解产能过剩,一定要立足国内统一大市场,面向世界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研究和部署产业链、产品链和创新链,处理好“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关系。
国内市场主要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上游产品不适应下游需求的矛盾,特别是通过创新提升已有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通过创新提升高端产品的市场供给能力,通过创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国际市场的开拓,既要深耕“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市场,也要面向全方位开放和国际合作,让中国产能、中国制造以及中国创造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防止和化解产能过剩务必开拓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同步发力。
第三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和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应转变过去以“追求规模”“以大为强”,拼投资、拼规模的传统发展思路,在新的时代,新的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将做强做优和做强核心竞争力作为主要目标;企业要改变过去只做“加法”“只加不减”追求量的扩张的传统做法,在认真研究主业和定位的前提下,在“加减乘除”中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奠定百年基业,这是防止和化解产能过剩的基础。当然还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既要通过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发展理念的转变,也要通过产业政策来限制低效和无效产能扩张,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退出,既要统筹布局、科学设定规模,又要综合设定能效、水效、碳排放等科学指标,科学控制低水平产能增加。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有些可以带给我们启发,有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新世纪以来,跨国公司不再以大规模投资新建扩产来做大做强,而是主要围绕主导产业、在同业间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以稳固世界市场、获取丰厚收益,这种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当然,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我国防止和化解产能过剩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缺一不可。
今年,农药行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加快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药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共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