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艾绿士®纵横杀虫十五年,再亮剑直击潜叶蛾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4-7-11 16:33:55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王永崇

作为一款生物发酵类农药产品,艾绿士®自2009年在中国获得登记之后,便一直以绿色、高效的特点,持续地防控着蓟马、小菜蛾等缨翅目和鳞翅目的抗性害虫。而时至其上市15周年的今天,艾绿士®不仅以番茄潜叶蛾的首次登记,把防控对象扩大到10种作物的8种害虫,同时国内销售额连创新高,踏上了害虫防控解决方案的新征程。

云南省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观摩会暨安全用药培训会7月8日在泸西县举行

 

为了更好地推广以艾绿士®为主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云南省植保植检站,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以及科迪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于7月8日在泸西县共同主办了云南省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观摩会暨安全用药培训会。

一、艾绿士®,上市15年来为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艾绿士®, 是科迪华以劲维华?(乙基多杀菌素)为有效成分开发的一款生物源发酵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杀虫速度快、强渗透的特点,有效解决了对蓟马、抗性青虫、潜叶蛾等害虫的交替重叠发生的问题。与此同时,艾绿士®也接连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协会的“作物保护卓越贡献奖”和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同时也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清单”。可以看出,艾绿士®为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迪华大中华区产品开发部门总监赵德友:科迪华一直秉承“在中国,为中国”

 

据科迪华大中华区产品开发部门总监赵德友介绍,科迪华是一家领先的农业创新公司,一直秉承“在中国,为中国”宗旨,根据中国农业和中国农民的需求,广泛地与国内各级科研、植保推广部门,及商务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开发推广优异的产品和技术。

科迪华杀虫剂产品经理王晓:劲维华®(乙基多杀菌素)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革命性产品

 

据科迪华杀虫剂产品经理王晓介绍,自2009年艾绿士®在中国的上市之后,一直倡导绿色安全定位,深耕15年,守护了上亿亩次农田;艾绿士®可用于防控几乎所有的蓟马种类,不仅增加了农户对害虫管理的信心,也建立了蓟马市场的领导品牌地位。

科迪华劲维华®(乙基多杀菌素)除了拥有高效全面的防虫效果,还有极高的发酵技术壁垒,可复制性低,未来全球研发管道中也没有类似生物发酵产品,科迪华的劲维华®(乙基多杀菌素)依然是优秀的防治蓟马和抗性鳞翅目害虫的产品。

二、防控番茄潜叶蛾,艾绿士®从云南启航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王德海:植保人应以更高要求遵行绿色发展

 

而在艾绿士®最重要的虫害防控市场云南,据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王德海介绍,因气候、地形和生态的多样性也带来了病虫害的多样性,而且近年来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和种类不断增加,抗药性也不断提升,而且危害的时间不断延长,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蓟马和潜叶蛾等很容易爆发成灾,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但是绿色展已经成为国策的新时代,我们植保人更应该以更高的要求,不断提升农民朋友的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在观摩现场,笔者看到艾绿士®处理区域,番茄潜叶蛾的危害率非常低。艾绿士®之所以对潜食叶肉的潜叶蛾有如此之好的效果,据科迪华田间科学家杨柳博士介绍,2023年获得国内番茄潜叶蛾首登,且目前为止唯一登记的艾绿士®,具有优秀的跨层传导和渗透活性,在植物体内的叶肉层有良好的移动活性,可以直击潜叶蛾的所在,快速杀灭而完成高效防控。

科迪华田间科学家杨柳:艾绿士®能够跨层传导和渗透活性

 

杨柳博士强调,第一次施药的最佳时期,是看到长度为一厘米以内的小虫道之时,二次用药的最佳时期,则是看是否有活虫,以及是否是新的取食痕迹。把握住了这两次施药,基本便可实现高效的防控。而且,如果再加入优助®,则更加强大的渗透作用也让能其在作物各时期使用时,具有良好的乃雨水冲刷的情况下,同时拥有速效性和持效性。

赵德友总监在总结中也提到,一方面,以艾绿士®为代表的劲维华?(乙基多杀菌素)系列产品,会扩展登记更多作物,助力中国农民丰产增收,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农业做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高效、科学地使用艾绿士®对害虫的绿色防控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

科迪华番茄潜叶蛾研讨会暨艾绿士®十五周年庆典7月8日在云南泸西县举行

 

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观摩会暨安全用药培训会室内培训现场

 

产品责任,科迪华是行动者

 

作者为《农药市场信息》营销部负责人

 

有关农药行业更多科技创新、专利保护等内容,敬请关注第十三届农药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大会,五大价值五大收获等着你!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