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甘薯复合病毒病有暴发可能
甘薯复合病毒病(SPVD病毒病)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复合侵染造成的严重病毒病害。SPVD病毒对甘薯产量影响极大,一般可使甘薯减产50%~90%,严重的甚至绝收。今年我国甘薯复合病毒病危害较重,发展较快,且危害由点到面,有暴发的可能,严重威胁甘薯产业的发展。为减少甘薯病毒病危害,保证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做好SPVD病毒病的识别及综合预防工作。
一、 SPVD病毒病症状识别
SPVD病毒病在薯块上无明显症状,不容易识别,在苗期和大田症状明显,很容易识别。
1. 叶片症状。叶片畸形,包括叶片变窄,叶脉透明,顶叶片呈扇形波浪状。
2. 植株矮化,茎蔓变短,生长缓慢。
二、 SPVD病毒病流行规律
SPVD病毒的远距离传播依靠种薯和种苗,带毒种薯出苗后即可表现典型症状。近距离传播主要依靠蚜虫和烟粉虱。羽状斑驳病毒的传播介体为蚜虫,褪绿矮化病毒的传播介体为烟粉虱。SPVD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关键依赖于褪绿矮化病毒的传播,与烟粉虱的发生量密切相关。
三、 SPVD病毒病综合防治
1. 加强苗期病毒病调查。苗床发现SPVD疑似病毒苗立即铲除销毁,不得栽入大田。发现带有SPVD病毒病的苗床,该苗床薯苗不能用来种植采苗圃繁育种薯。
2. 加强种薯繁育。尽量使用头茬苗繁育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做到净地育苗,净地繁种,繁种田尽量远离生产大田,尽量减少跨区调运种薯种苗,可有效预防病毒病的传播。对种薯繁育田加强检疫,发现疑似病毒病植株立即拔除销毁。
3. 加强对介体昆虫的防治。特别是留种田和苗期加强烟粉虱防治,可有效减少该病的扩散蔓延。防治药剂可用25%噻嗪酮·啶虫脒微乳剂10~20克/亩、3%啶虫脒微乳剂30~60克/亩等。
4. 大力推广脱毒薯,加强脱毒薯基地建设和推广体系建立,减少传染源,减少SPVD病毒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