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作物“地下密码”有何妙招?首届作物根际健康交流会给出这些关键答案
作物根际健康作为作物生长的基础保障,直接关联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类健康,更是建设农业强国、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当前,土壤病害频发、连作障碍突出等问题导致根际健康问题已普遍存在,且呈现隐蔽性强、危害严重等特点,成为制约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隐形因素,亟需通过跨领域交流破解行业痛点。
10月17日,以“加强根际保健 创新解决方案”为主题的首届作物根际健康交流会在湖北恩施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农化行业联合会主办,并得到了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土壤消毒分会、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校友会、湖北省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指导,还有河南地卫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施壮化工有限公司、恩施市硒尚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科研院所、龙头生产企业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土壤病害防控、根际微生物调控、地下害虫治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农业生产中根际健康难题提供前沿解决方案,并吸引了众多农业技术从业者、种植户代表参会,通过前沿研讨与成果展示,搭建起根际健康领域产学研用衔接的权威平台。本次交流会的召开,旨在打通农药植保、微生物等领域的技术壁垒,加速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开幕式:凝聚共识,共促根际健康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总编辑顾旭东致辞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总编辑顾旭东代表主办方致辞时指出,作物根际健康不仅是作物健康生长的基础,更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生活品质提高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也具有重大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壤病害频发、连作障碍突出等问题导致根际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此外农药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内卷严重,农药生产如何从“生产导向”转向“需求导向”,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同质化困局,闯出差异化新赛道。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或可在根际健康领域找到新的突破口。

华中农业大学校友办主任魏鹏致辞
华中农业大学校友办主任魏鹏致辞时表示,此次与《农药市场信息》传媒合作举行本次交流会,期待能够实现三个维度的突破。一是认知突破,从关注作物的“地上部分”到重视“地下部分”,从注重短期显性效果到关注长期系统健康;其次是方法突破,从单一技术应用到系统解决方案,从线性创新到网络化协同;第三是合作突破,从临时性项目合作到持续性生态共建,从资源简单对接到价值共同创造。魏主任强调,作物根际健康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性,期待通过本次交流会搭建产学研用对接平台,推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华中农业大学农化行业联合会会长宗三林致辞
华中农业大学农化行业联合会会长宗三林讲话时表示,耕地资源的约束、化肥农药的减量政策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呼唤着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脚下这片土地。当我们谈论作物的健康时,往往首先关注的是那些可见的部分——茎秆的粗壮、叶片的繁茂、果实的丰硕。然而,在地下土壤中,还存在着一个隐秘世界——根际。这里不仅是养分转化的核心场所,更是植物与微生物对话的关键界面,是作物健康的“策源地”。因此,连接着土壤与作物,融合着生态与生产的根际健康,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钥匙。

华中农业大学恩施校友会卓万凯先生致辞
华中农业大学恩施校友会卓万凯先生一直在农业领域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希望借助本次会议平台为行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河南地卫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元乾先生致辞
河南地卫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根际健康领域36年,如今已成长为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地卫士董事长郭元乾先生致辞时谈到,根际健康是作物生长的“生命线”,而土传病害、线虫、地下害虫等问题却长期制约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多年来,地卫士坚持科研创新,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推出完善的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根际防护系列产品体系,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及设施农业。地卫士开发的以“根钵、根镖、根魁”为代表的“三根”产品矩阵可实现全周期防控,从苗期到生长期覆盖作物需求,既能精准防治病虫害,又能通过载体释放营养;近两年推出的一些新品更填补了专项病害防治空白。未来,地卫士将继续秉持初心,与行业携手,为构建健康农田生态系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坚实力量。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周国林研究员主持本次会议开幕式
重磅报告:深耕技术实践,探索根际健康新路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有害生物防控创新团队资深首席专家曹坳程研究员开幕式致辞并作“土传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新技术”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有害生物防控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曹坳程研究员是我国土壤消毒领域的首席科学家,他代表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土壤消毒分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比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开创土壤健康、食品安全的美好未来!
在农业集约化种植的浪潮中,土传病害已成为制约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隐形杀手”。曹老师深耕土传病害防控领域数十年,以扎实的科研积累和接地气的实践探索,为破解这一农业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案。土传病害种类多、危害大,会上,曹老师系统阐述了集约化种植带来的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特点与规律,并介绍了包括土壤消毒在内的多项国内外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策略和创新成果。最后,曹老师强调预防才是控制土传病害最重要的措施,一定要从病虫害源头控制,预防为主,从而减少农药残留问题。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高峰副教授作“主要作物线虫发生现状、防治难点及解决方案”报告
谈到根际健康,离不开线虫防治挑战与对策,针对线虫防治难点,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高峰副教授详细剖析了作物线虫病的严峻形势与防控难点,并通过对比不同作物线虫病害的发生差异,提出科学解决方案,破解线虫“难监测、难防治”的行业痛点。具体方案包括:利用AI赋能化学杀线剂研发、生防菌剂与化学杀线剂联合施用、基因编辑技术赋能抗线虫种质创制,还有就是加强校企合作,助力新产品新技术真正落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地下害虫研究组首席专家李克斌研究员作“作物地下害虫防治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地下害虫是指在土壤中生活并危害植物根部、块茎、种子等地下部分的害虫。它们通常隐藏在土壤中,难以被察觉,防治相对困难。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地下害虫研究组首席专家李克斌研究员围绕“作物地下害虫防治进展及发展趋势”,梳理总结了蛴螬、地老虎等主要地下害虫的防控技术进展,提出“精准、可持续和靶向防治”的防控理念,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方文生副研究员作“土壤消毒重塑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原理与应用”报告
无论是设施蔬菜、还是中药材、果树再植均面临土传病害引发的连作障碍问题,统计表明土传病害导致减产达16%~65%,对我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构成严重威胁。土传病害危害早期和较轻时不易发现,农事操作、浇水、都易造成土传病害的传播,一旦温湿度适宜病菌的发生,短期内能快速流行爆发成灾,具有显著的掩蔽性、传染性、爆发性,无法提前预警监测导致其防控十分困难。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方文生副研究员分享了“土壤消毒重塑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原理与应用”,通过实验数据阐明土壤消毒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作用,为连作障碍治理提供新思路。方老师指出,土壤消毒防控土传病害的机制,熏蒸剂自身的扩散性及广谱性,对多种病原物产生直接抑制作用,此外通过重构微生物群落促进养分循环,达到重塑土壤健康的目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胡洪涛副研究员作“青枯菌和镰刀菌分子检测及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报告
青枯病世界第二大细菌性病害,一旦发生,无法清除、不能连作;而镰刀菌为寄主最为广泛的土传病菌,种类多、寄主广泛、危害严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胡洪涛副研究员则从“青枯菌和镰刀菌分子检测及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入手,详解青枯菌快速检测的实操方法和有关生防菌的研发,并分享了基于土壤消毒的土传病害防控技术和高效的土壤消毒实践案例,让参会者直观掌握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梅研究员作“微生物菌剂在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报告
微生物菌剂合理应用可以防治多种土传病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梅研究员以“微生物菌剂在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为主题,系统评估了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各类功能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汾河流域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安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唐秀丽老师作“稀土配合物调控病原胁迫土壤微生态机制”报告
稀土又被称为“陆地的黄金”,其价值不言而喻,而中国更是首创了稀土的农用范围。关注稀土配合物对土壤微生态的调控机制,为实现稀土介导的土传病害绿色防控、药肥一体化技术提供参考。汾河流域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安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唐秀丽老师分享了题为“稀土配合物调控病原胁迫土壤微生态机制”的报告。唐秀丽老师系统阐述了稀土配合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她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稀土元素在土传病害防控中的潜在应用前景,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李阳艺农艺师作“湖北省蔬菜产业及土壤改良”报告
蔬菜产业为湖北省种植业第一大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25%左右、种植业总产值的40%以上,成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此外,湖北省气候复杂多样,冬季低温寡照、夏季高温高湿,土传病害重,亟需病害防控产品和综合治理技术。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李阳艺农艺师梳理了湖北省蔬菜产业的“基本面”,并结合洪山菜薹原产地土壤分析及障碍处理等实践应用案例,为后续开展蔬菜种植与土壤改良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华中农业大学胡学博教授作“中药材连作障碍病害及其防控方案的创新与实践”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胡学博教授则将目光投向特色作物,围绕“中药材连作障碍病害及其防控方案的创新与实践”,分析了中药材连作障碍病害与土传病害的异同与现存问题。胡教授指出,连作障碍病害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根际正好是三者的结合之处。根际被认为是植物的第2个基因组,是根-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热点,也是解决中药材连作障碍病害的关键。对于中药材未来种植展望,胡教授建议大家重点关注微生物种衣剂和工厂化立体生产模式。

恩施农科院魔芋研究所杨朝柱所长作“魔芋软腐病绿色防控技术”报告
魔芋产业在我国兴起近40年,面积始终徘徊在200万亩左右,每年病害发生率超过50%,产量损失高达100万吨。而魔芋软腐病又被称为“魔芋癌症”,老百姓谈魔色变,信心备受打击。恩施农科院魔芋研究所杨朝柱所长针对“魔芋软腐病绿色防控技术”,结合恩施魔芋主产区的实践经验,详解软腐病的发病规律与传播途径,介绍了我国魔芋杂交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为特色经济作物病害防控提供“区域样板”。
企业视角:推动根际健康新技术新产品落地

河南地卫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武玉龙作“农作物根际健康的现状、挑战及应对措施”报告
农作物根际健康受土传病害、土壤线虫、地下害虫、根际营养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面临巨大挑战。地卫士深耕根际健康领域30余年,形成了具有前瞻性、本土化、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地卫士高级产品经理武玉龙从产业实践视角,分享了农作物根际健康的现状、挑战及应对措施,指出作物根际逆境胁迫是未来中国农业的痛点,而地卫士围绕“根际健康”形成了一系列优势产品方案,其开发的根钵、根镖、根魁等产品在市场上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武经理还结合一线服务案例,以颗粒剂产品开发为例介绍如何通过产品组合与技术指导,帮助种植户改善根际环境、提升作物抗逆性,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企业视角”。

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粘线产品经理柯健作“土壤补菌,根系健康-多粘类芽孢杆菌在作物根际的应用探索”报告
土壤是作物生长之根本,而土壤理化结构改变、土传病害滋生、土壤微生物减少、养分利用率低等问题威胁作物地下部生长,使得整个田间微生态处于恶性循环中,难以维持作物健康生长。而多粘类芽孢杆菌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微生物制剂,凭借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在防治土传病害、作物提质增产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粘线产品经理柯健从企业实践出发,以多粘类芽孢杆菌为例,分享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多粘KN-03在作物根际的应用探索,通过多地田间试验数据,验证了阵地®、特工®、奇击®、万菌齐发®、惊招®等产品,通过土壤补菌和根系补菌“补菌行动”的神奇效果,未来,科诺充分发挥微生物的力量,为土壤健康、根系健康保驾护航!

12个重磅专题报告覆盖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全维度,分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有害生物防控创新团队资深首席专家曹坳程研究员、太原师范学院燕平梅副院长、《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营销部总监王永崇主持
本次交流会历时一天,内容丰富,会期安排紧凑高效,12位专家从科研理论到产业实践,全方位覆盖作物根际健康领域的核心议题。参会者纷纷表示,会议内容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不仅获取了前沿技术知识,更搭建了与专家、同行交流对接的平台,为破解生产难题、把握行业趋势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大家也期待此类会议能持续举办下去,从而以本次会议为起点,持续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破解作物根际健康难题、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根际方案”。


会议同期设立的微展台展示区引发种植大户与经销商的广泛关注
作者为《农药市场信息》传媒纸媒部负责人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