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广绿色农药,科学防控害虫——首届蔬菜抗性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交流会圆满落幕
最美人间四月天,走进四月的寿光洛城,就像走进了一片一片绿意、一树一树花开、一幅一幅风景中。在这美丽的春季,首届蔬菜抗性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交流会在中国蔬菜著名之乡——山东寿光胜利召开,来自农药行业的科研精英、生产厂家、经营商家、植保推广人员和种植大户等齐聚蔬菜之都,共探蔬菜抗性害虫产生原因、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共商蔬菜抗性害虫绿色防控的高效对策措施,共谋集成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配方与套餐,从而科学合理绿色防控、精准治理,促进蔬菜优质高产、增产增收,保障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让大家买得放心、吃得开心!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总编顾旭东代表主办方在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谈到,随着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害虫抗性越来越严重且对蔬菜生产威胁日益加剧,尤其蓟马、潜叶蛾、小菜蛾等害虫对传统化学农药的抗药性不断增加,部分害虫甚至对多种农药产生交互抗性,导致防治成本不断上升且效果下降,甚至有的害虫面临着无药可治的境地。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动绿色防控,这已是当前蔬菜生产的当务之急与首要任务。在面对抗性害虫越来越严重、防控越来越难的状况,以及国家对蔬菜在内的农产品生产的“四个最严”要求,实现蔬菜的绿色防控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会议应时而开,就是为了汇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蔬菜抗性害虫防控的新产品、新技术与新方案,探索新型防控策略,本次会议聚焦“科学防虫、绿色增效”,就是为了推动植保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发展,从而为蔬菜植保的创新、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总编顾旭东
科迪华大中华区田间科学技术总监赵德友先生作为会议冠名单位致辞时说道:“我们在市场营销中十分注重两方面:第一个就是场景文化,在畅销热销产品中都提出了场景文化的概念,如产品文化制剂的开发、产品化营销;第二个是场景化如何去做,比如说是在抗性害虫防控,实际上就是抗性害虫场景化、产品化。再一个就是希望大家在细分市场上扎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扬长避短,强长项补短项,把自己的产品做强做大,做得更精彩!
科迪华技术总监赵德友
山东亿嘉农化有限公司褚爱玲董事长作为本地协办企业在致辞也谈到了亿嘉的愿景:亿嘉始终践行技术创新、全球担当、服务下沉三大承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害虫抗药性加剧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今天的交流会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起点,亿嘉愿与各界携手,为科研机构开放田间数据平台,打通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加产品加服务的赋能,助力转型,为农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和种植朋友打造绿色植保服务站,从虫情诊断到科学用药,全程护航。
山东亿嘉农化有限公司褚爱玲董事长
作为会议支持单位,全国设施蔬菜园区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王胤在致辞中讲到,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抗性害虫已成为制约产业绿色发展的瓶颈。化学农药的滥用不仅威胁农产品的安全,更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愿与各位携手聚焦绿色防控技术攻关,从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方向寻找突破,并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愿与各方共同探索绿色防控技术与标准推广模式,让先进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千万个蔬菜园区。希望大家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凝聚智慧和力量,共同书写设施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的新篇章,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蔬菜产业必将以更绿色更安全的姿态迈向新的辉煌。
全国设施蔬菜园区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王胤
开幕式由山东省农资协会秘书长侯常青主持
权威报告揭示害虫抗药性越来越严重,各部门协同发力研究解决之道
蔬菜害虫抗性到底发展了怎样?全国农技中心药械处张帅处长为此作了“我国主要蔬菜害虫抗药性监测结果及治理措施”的精彩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蔬菜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4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3.43亿亩,总产值近2万亿元,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总产值之和。报告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全国农技中心农药药械处处长张帅
1. 蔬菜害虫发生危害特点。
一是害虫种类繁多。蔬菜种类(品种)繁多,危害蔬菜害虫种类达600余种。
二是发生危害严重。其内因是大都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变异能力,外因是蔬菜栽培高肥高水以及遮阳网、大棚、日光温室提供的适宜温湿度,这些有力条件特别适合害虫发生危害。
三是蔬菜种植面积发展迅速,栽培方式也不断发展改变,产量不断提高。
四是气候变暖,北方冬季尤其明显,再加上蔬菜栽培方式复杂,茬口多,造成害虫发生演替的复杂性。
五是天敌控制作用弱。蔬菜作物生长周期短,换茬勤,同时生态系统更替频繁,自然天敌数量少。
六是外来入侵害虫危害严重。从国外进口大量新鲜花卉苗木,而这些带虫的苗木常常与蔬菜混合栽培,入侵害虫极易扩散到蔬菜作物上(如番茄潜叶蛾、Q型烟粉虱、西花蓟马等)。
七是农药使用量较大。蔬菜产品产值较高,防治指标低,施药频率较高(害虫发生高峰期3~5天施药一次)。其原因就是一方面用药种类单一,再加上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被禁用,因而可供用于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农药品种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害虫许多药剂都产生了抗药性,最新研制的药剂多先在蔬菜上使用,蔬菜害虫常常也是最先对新型杀虫药剂产生抗性。如最早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性的均为蔬菜害虫。
2. 主要蔬菜害虫抗性发展现状。
主要表现为南重北轻,西轻东重,许多化学药剂面临害虫抗药性的严重挑战。全国范围内,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普遍;小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在我国绝大部地区处于高水平抗性;阿维菌素抗药性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华东地区;而氯虫苯甲酰胺最先在华南地区发现小菜蛾对其产生了高水平抗性,近几年来抗药性范围逐渐扩大。
烟粉虱卵对螺虫乙酯表现为高水平抗性,对溴氰虫酰胺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噻虫啉、氟吡呋喃酮以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为主,对噻虫嗪以低至中等水平抗性为主。
豆大蓟马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严重;对啶虫脒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多杀霉素表现为敏感至高水平抗性,不同地区的抗性水平差异较大;对虫螨腈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
西花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表现为高水平抗性,对虫螨腈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表现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多杀霉素表现为低至高水平抗性,对噻虫嗪、溴虫氟苯双酰胺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
甜菜夜蛾对茚虫威表现为高水平抗性,对氯虫苯甲酰胺以高水平抗性为主,对甲氧虫酰肼以中等水平抗性为主,对多杀霉素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
3. 主要蔬菜害虫抗性治理技术。
首先用非化学防治方法防治害虫,然后再依据抗性监测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逐渐形成以农业措施为主的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夏季休耕、轮作、清园翻耕、合理灌溉、间作套种;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主要手段包括释放天敌,如菜蛾绒茧蜂、捕食螨,喷施多角体病毒;以理化诱控为基础的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灯光诱杀、黄板诱杀、性诱剂(诱杀、迷向);以合理用药为主的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主要通过抗药性监测、机理研究及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策略。喷洒化学农药尽量推迟首次用药时间,保护天敌,以便控制中后期害虫;其次轮换品种,减缓抗药性;此外选择合理用药剂量。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处殷越博士从蔬菜害虫用农药登记现状、相关登记政策、蔬菜用农药登记趋势与展望四个方面对我国蔬菜害虫防控用药登记现状及趋势分析进行了全面阐述。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殷越博士
关于蔬菜害虫用农药登记现状,蔬菜上登记的农药产品数量12151个(截至2024年年底),其中单剂数量8151个,占比67.01%;混剂数量4000个,占比32.99%。蔬菜上登记产品以杀虫剂、杀菌剂占绝对优势;近5年在蔬菜上登记的农药品种438个,其中杀虫剂146个,占比达30.80%。蔬菜用农药低毒化程度高,微毒/低毒农药占比近86%,中等毒农药占比约14%;蔬菜上杀虫剂以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菊酯类,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农药为主要品种,蔬菜用杀虫剂登记数量前20位的剂型主要有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环境友好剂型占比约53%。
蔬菜上杀虫剂登记防治对象前5的害虫主要有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甜菜夜蛾、蓟马,占比约77%。蔬菜杀虫剂登记作物范围覆盖蔬菜作物种类主要集中在甘蓝、黄瓜、番茄等大宗蔬菜品种,登记产品数量约占蔬菜上登记产品总数的60%,其中豇豆登记产品数量上涨最快;近6年登记在蔬菜上新品种32个,占新农药品种总数的53.3%。
殷越博士也谈到由于特色小宗作物农药使用量相对较少、市场总量小、利润低,企业不愿办理登记,农民凭经验用药,乱用、滥用现象非常普遍,违规使用高毒农药事件也频有发生。推广部门难以提供合理用药指导,监管部门也缺少标准进行执法监管,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隐患,影响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
对于蔬菜用农药登记趋势,据殷越博士介绍,微毒/低毒农药占比持续增加,剂型优化趋势明显,每年登记的农药中环境友好剂型数量在增多,在蔬菜上登记的生物农药新品种明显增加,特色小宗蔬菜上登记用药持续增加。
那么对于害虫抗药性如何快速检测和精准防治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崔丽研究员从全球害虫抗药性现状、典型蔬菜害虫抗药性现状、害虫抗药性快速检测技术、害虫抗药性精准治理技术等方面也进行了精彩演讲。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崔丽
从全球害虫抗药性现状来看,害虫抗药性无法避免,抗性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新药的研发速度。成功开发一个新农药,需要合成15.9万个化合物,耗资超3亿美元,平均历时11.3年。目前排名前20位的抗性害虫有小菜蛾、棉铃虫、烟粉虱、微小牛蜱、埃及伊蚊、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二斑叶螨、桃蚜、褐飞虱、家蝇、油菜叶甲、马铃薯甲虫、致倦库蚊、棉蚜、德国小蠊、苹果全爪螨、白纹伊蚊、苹果蠹蛾、西花蓟马。
小菜蛾是一种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重大农业害虫,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经济损失高达40~50亿美元。抗药性是小菜蛾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另外,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显示,西花蓟马对新烟碱类的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等都产生了高抗水平,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监测也达高抗水平;此外蚜虫抗药性也越来越严重,且传播植物病毒病,结果小虫闹大灾,也亟待控制其为害!
崔丽研究员重点介绍了害虫抗药性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可恒温反应、准确率高,可视化,可田间应用,是抗性害虫快速分子检测技术,50min内即可检测出田间棉蚜的靶标突变。如棉蚜在诊断剂量下的死亡率与传统生物测定的抗性倍数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选药时间由24小时缩短至3小时,快速指导田间选择最佳防治药剂。且试验研究表明,氟啶虫酰胺和双丙环虫酯可作为防治棉蚜的首选药剂,持效期长,药后7天防效>90%。
此外,崔丽研究团队还筛选出克抗增效助剂,如氟啶虫胺腈+有机硅、氟啶虫酰胺+有机硅,有机硅助剂显著提升氟啶虫酰胺对棉蚜的田间防效,减少氟啶虫酰胺用量20%,添加0.05%有机硅806助剂后,可将棉蚜的防治效果提升至90%以上。
他们还自主研发抗蒸发抗雨水冲刷克抗多功能助剂IPP-4,无人机施药时,添加1.5%助剂IPP-4,药液沉积量提高228g/m2,农药利用率提高69.3%。
他们还研究出抗性免疫抑制剂,当害虫抗性免疫抑制剂以300倍液添加时,LC50可降低40~90倍,库尔勒种群LC50可降低至96.84倍;当其以600倍液添加时,LC50可降低25倍以上;以1000倍液添加时,LC50亦可降低15倍左右。
实战专家献计献策,促进绿色防控精准施策提质增效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毅研究员
当前蔬菜上的抗药性害虫非常多,特别是蓟马、番茄潜叶蛾等等在局部地区已经成为了行业性的难点、痛点问题。而长期跟踪研究蓟马、番茄潜绿色防控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毅研究员表示,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重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轮换或乙基多杀菌素、或甲维盐、或联苯菊酯、或氟啶虫酰胺等农药,改进施药技术,有效控制抗性蓟马、潜叶蛾的危害,保证蔬菜绿色安全生产。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谢文研究员
豇豆,是因农残问题被广泛关注的焦点蔬菜之一。所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南繁研究院研究员谢文,也针对如何高效绿色生产优质安全的豇豆,进行了专题讲解。谢文指出,化学农药过量使用是豇豆农残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豇豆花果同期,化学药剂的安全间隔期难以落实。而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筛选和集成的“喷、摇、吸”三位一体豇豆害虫防治技术,不仅能够高效防控蓟马和青虫,而且也能有效解决包尾的问题,并且可让整个生育期减少用药60-70%。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生物防治站站长孙作文
作为蔬菜生产的大省,山东一直是绿色防控的主阵地。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生物防治站站长孙作文表示,随着土传病虫害的日益加重,山东设施蔬菜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普遍且严重,而且抗药性不断提高,甚至能导致病毒病的严重发生。以至于病虫害多发、混发成为了常态。但在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策略的引导下,山东省的蔬菜种植管理已经从病虫为中心转向到以生态为中心。同时,孙作文站长强调,绿色防控是病虫害防控的必由之路,生态调控是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结合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为最后保障。
寿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天英
山东的病虫害多发、混发,寿光作为全国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有着深刻的体会。寿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天英表示,目前我国丰富的蔬菜种类上,常见的病虫害便有200多种。其中常年发生的病害有70多种,虫害有50多种,属于疑难病虫害的有10多种。而在相对封闭的棚室人工种植系统中,首先考虑选用抗病虫品种、嫁接、轮作、搞好田间卫生等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和不恰当的农药使用。但在虫害诱发病害的情况下,要一定执行防虫控病一体化的病虫协防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综合保护蔬菜的健康生长。
知名企业创新研制绿色精品,提供抗性害虫高效速效持效防控方案
小害虫,抗性大,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而科迪华、亿嘉集团、绿保丰和百信等企业,纷纷以绿色防控为方向,提供抗性害虫的高效、速效和持效防控方案。
科迪华田间科学家杨柳博士讲述科迪华的抗性害虫管理策略
作为全球抗性害虫的重要防控力量,科迪华一直以创新研究和科学应用,引导着农民朋友们科学安全地高效使用农药产品。针对抗药性害虫方面,科迪华田间科学家杨柳博士表示,降低药剂的使用强度,是科迪华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的重要策略。比如艾绿士®和斯品诺®等乙基多杀菌素系列的生物源杀虫剂,虽然高效、持效,而且环保,但在针对蓟马等抗药性害虫的防控过程中,一定要不过度依赖,而要每季作物和每年所使用的次数,注意每次使用的剂量和喷药间隔期,同时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
科迪华杀虫剂产品经理王晓讲述乙基多杀菌素的第二成长曲线
在这一策略之下的乙基多杀菌素系列产品,据科迪华杀虫剂产品经理王晓介绍,虽然已经服务广大农户十多年了,但依然以绿色高活性,和抗性产生缓慢等优势快速成长。王晓经理强调,科迪华将在生物源乙基多杀菌素高成长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作物、新窗口、新方案,并协同其他产品线,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推进乙基多杀菌素系列产品进入更多的新市场。同时加强农户在绿色、科学施药的培训,创造乙基多杀菌素第二成长曲线,守护更多绿色果蔬。
科迪华嘉宾与代表进行有奖互动问答
亿嘉集团市场部产品经理周新宝
亿嘉集团的刻敌®,据亿嘉集团市场部产品经理周新宝介绍,也是目前蓟马、夜蛾和红蜘蛛等抗性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案。国际品质的虫螨腈原药,以及含量高,活性高、杂质少的特点,让刻敌®拥有了小虫溶翅素技术和悬乳成膜技术,因互能够快速抑制取食和持久杀卵。
亿嘉集团嘉宾与代表进行有奖互动问答
陕西绿保丰营销总监李建
而作为康禾立丰的子公司,专注绿色防控的陕西绿保丰虽然成立不久,但目前已经能够系统地提供蔬菜抗性害虫绿色防控解决方案。据绿保丰营销总监李建介绍,持续深耕生物源领域的绿保丰,已经针对白粉虱、蓟马、蚜虫、鳞翅目害虫和二斑叶螨等蔬菜害虫防控的难点和痛点,打造出了以植物源农药、微生物菌剂和生物刺激素为核心的绿色防控体系。而未来,绿保丰将持续深挖植物源产品,提高微生物菌剂层次,不断更新绿色环保制剂和剂型,继续开展仿生成份产品的创新开发,为蔬菜甚至农药和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山东百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物经理李奇鹏
解决抗性小虫,也是山东百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据百信生物作物经理李奇鹏介绍,百信生物的36%溴氰虫酰胺·呋虫胺悬浮剂英壮®和50.9%溴氰虫酰胺·杀虫环油悬剂拍手好®,均是目前性水平低,且能施被作物吸收传导的持效性广谱杀虫剂,可以省工、省时地对蓟马、斑潜蝇、白粉虱、蚜虫及鱼翅目害虫进行虫、卵的快速灭杀。
抗性害虫科学防控座谈对话会
在抗性害虫科学防控座谈对话会环节,崔丽研究员、刘天英高级农艺师、孙作文站长、北京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陈梅香研究员、科迪华大中华区田间科学技术总监赵德友等,在科迪华杀虫剂产品线负责人姚莉莉的主持下,针对抗性害虫的现状与挑战,轻简化智能监测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等方面,从学术深度到田间落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倡导大家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应用更多推广的绿色防控解决方案。
首届蔬菜抗性害虫绿色防控交流会已成功地经落下了帷幕,但其深远的意义,必将持续地推动着绿色防控在蔬菜害虫防控中的进一步提升,推动着蔬菜产业向着更加绿色、安全和高效的转型。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