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资经销商的赊销
前段时间转发了微信,一个农资经销商大哥给了我一条回复,大哥是这个意思:农民现在没钱,无论是丰收还是不丰收都看不见钱。这到底是为什么?说实话,这个我迟迟没给他回复,因为感觉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明白。
农资这些年不好干,无论是大环境的原因还是气候原因,都在影响整个市场。而真正的原因是:现在做农资的越来越多,几个人凑个几十万,弄几个不知名的厂家就做成了县级代理,下面零售商的群体也越发的复杂,做农用机械的、做杂货的、做副食的甚至村长家里挂个牌子也能干。无论这些新开的门店是做好还是不好,不止抢走了原有部分的市场,并且把整个市场的环境秩序都打乱了。那么当农户面对各色选择的时候,各类可以赊欠就能拿到产品甚至直接把产品送货上门的“优惠”出现时,农户还能“有钱”么?
最早的时候大家在考虑让利,把价格做到底,但最后发现优质的产品怎么做都做不到那些含量各色各样、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的价格。而且我们干农资,也可以说是一门生意,我们不可能不赚钱。然后有些思路的经销商就开始做技术,但是一些大田作物,技术根本算不上一些关键问题,而且大家谈论的技术更多层次上只是告诉农民什么草用什么药,什么病怎么防,并没有更深入地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而我们现在不是为目前手里好产品的欠缺而烦恼,也不是为了自己卖的火的产品被串货而头疼,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思考我的优势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欠缺什么,如何才能做到别人跟不上。比如销售模式的创新,比如你做大田作物区,你为什么不考虑把种植和回收两个环节打通?或者你可以依托强大的资源,从前期种肥药,到病虫草害防除中期管理,到后期回收到加工销售,把控整个环节,当然你未必全部掌控但需要整合相应资源。那么当所有的环节都在你的掌控中的时候,你还用担心农民手里没钱么?
真正把技术营销做下去。现在大部分喊着技术营销的厂家和经销商,都是停留在简单的成分复配上面,没有真正站到农户角度上,给农户拿出解决方案。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技术服务好,而且你的产品价格也很公道,那么老百姓为什么不去你店里购买产品?那么当产品和服务组合起来之后,别人模仿不了的时候,这个时候农民还是没钱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