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莴苣指管蚜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发布时间:2016-11-21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王迪轩

莴苣指管蚜,属昆虫纲同翅目蚜科。成、若蚜群集嫩梢、花序及叶背面吸食汁液。

危害症状

菜蚜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幼苗、嫩叶、新鞘、嫩茎、花梗、幼荚和近地面的叶上,吸食叶片液汁,使叶片失水和营养不良,造成叶面卷缩变形,叶色发黄,植株萎蔫,甚至整株枯死。

危害留种植株的嫩茎、花梗和嫩荚,使花梗扭曲畸形,不能正常抽薹、开花、结实。

分泌的蜜露可诱发煤污病,污染菜叶,影响光合作用,影响结实。严重时白菜、甘蓝不能结球,种株不能结实。此外,该虫还传播多种蔬菜病毒病,带来更大的危害。


形态识别

无翅孤雌蚜,体长3.3毫米,宽1.4毫米,纺锤状,体表光滑,背毛粗短,红褐色至紫红色,头顶骨化深色,腹部毛基斑黑色。触角3.4毫米,细长,第3节具短毛,具突起指状次生感觉圈;喙细长,达后足基节;腹管长管状,黑色。尾片色浅,长锥形。有翅胎生雄蚜体色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头、胸黑色,腹部色浅。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0~20代,以卵越冬,早春干母孵化,在20~25℃条件下,4~6天可完成一代,每头孤雌蚜平均可胎生若蚜60~80头。最适大量繁殖的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为60%~80%。北方6~7月大量发生为害。10月下旬发生有翅雄蚜和无翅雌性蚜。喜群集嫩梢、花序及叶反面,遇震动,易落地。

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栽培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头年秋、冬温暖、雨雪少,易发生虫害。温暖、高湿气候有利于虫害的发生与发展。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物理防治。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在田间设置黄板,上涂机油或其他黏性剂诱杀蚜虫。还可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原理,在田间悬挂或覆盖银灰膜,每亩用膜5千克,在大棚周围挂银灰色薄膜条驱避蚜虫,或银灰色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


烟熏。保护地栽培,可选用杀蚜烟剂,每亩400~500克,分散放4~5堆,用暗火点燃,冒烟后密闭3小时,杀蚜效果在90%以上。


化学防治。掌握在初发阶段喷施用药,可选用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抗蚜威乳油2000~3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10000~150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6000~8000倍液、20%苦参碱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340克/升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3000~5000倍液、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25%吡虫·仲丁威乳油2000~3000倍液、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氯氰·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2000~3000倍液、4%氯氰·烟碱水乳剂2000~3000倍液等对水喷雾,喷洒时应注意使喷嘴对准叶背,将药液尽可能喷射到蚜体上,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