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蝴蝶兰灰霉病症状识别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6-10-31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李翠英,刘静

养兰者都知道灰霉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尤其是在冬春季温室培植的兰花,兰花生长期间任何部位,都会遭受灰霉病的危害,引起兰花落花、落叶,不仅不利于开花,还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现将其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兰花的花朵、花梗、叶片、萼片等部位。叶片被害时主要在叶背可见到褐色的病团,不均匀的分布在叶背面,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因而使兰花生长不良。在花瓣及花萼上感染病菌,初期在花瓣及花萼萼片上出现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随后病斑变褐并逐渐扩大为圆形斑块,病斑相互融合。发病后期整个花朵呈黑褐色,边缘粉红色,腐烂、枯萎。花梗遭病菌侵染后,早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发展成黑褐色圆形至长椭圆形病斑,病斑略凹陷,病斑扩大至花梗一周时,花朵即枯死。从花朵受害到脱落,斑点数量逐渐增多,在白色系列品种的花朵上,受害后出现的病斑更为醒目。早期遭受侵害的兰花,花朵会提早凋萎,花苞干枯,早期开放的兰花最易遭受灰霉病的侵害。


发病规律  养兰温室及花盆内残留的病残体,藏匿着大量的病原物,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病菌孢子就会萌发,成为初次侵染源。病害发生时,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会在温室内,借气流、雨水、灌溉水和人工操作接触等传播。冬春季节在温室里种植兰花,因温室内的温湿度都符合该病发生条件,即温度在18~25℃左右,相对湿度在90%左右时,最容易引起灰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如果空气湿度长期处在较高阶段,就会容易发病,发病后扩散速度也快;反之,病害发生和扩散也会较慢。在种植兰花的温室里,如果兰盆摆放过密,或者排水不畅,通风不良,或氮肥施用过多,造成生长的兰株组织柔嫩,抗病性下降,都容易引起兰花灰霉病的流行与危害。


防治方法

1. 选用栽培基质。蝴蝶兰是附生兰,为肉质气生根。因此选择基质要求疏松、通气,并有一定的保肥性。常用的基质为混炭藓、水草、椰糠或松树皮。底肥用腐熟的农家肥,能被根慢慢地吸收,肥效长。经常使用的是液体肥,稀释1500~2000倍液。在这样的基质中栽培的兰花生长健壮,抗病性强,一般很少发病。


2. 注意兰室清洁。平时养兰之地,要注意清洁卫生,尽量去除周围的枯枝落叶。进入冬春季节,将兰盆搬进室内时,应事先将室内清扫,随时清除病花、病叶,并用石灰水消毒,尽量减少侵染病原物,降低病原物基数。


3. 加强管理。养植兰花,一定要加强管理,精心养护,特别注意室内温湿度的变化和及时调剂。密切注意兰花的生长情况,定期检查,发现病花、病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初次发病的盆兰仔细用塑料袋封闭包扎,连盆一起带到室外处理,不得再放回温室,减少病原物侵染,对防止蔓延有一定效果。冬春季节温室栽培的兰花,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放风处理,通风降湿,避免热害、冷害。


4. 发病初期,要及时摘除发病部位,集中烧毁。同时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整盆喷洒消毒灭菌预防。兰花在摆放时不可过密,盆与盆之间要有一定距离,留足空间,让其通风透光。棚室内浇水要做到“见干见湿”,防止积水,造成室内湿度增大。平时对兰花管理要仔细,尽量减少兰株伤口,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


5. 药剂防治。平日注意用药预防,可用50%腐霉利(扑灭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多保净)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预防。在病害发生初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在开花期喷药保护,使兰花花朵生长不受侵染。可在开花初期喷施50%腐霉利(扑灭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异菌脲(依普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15~20天喷一次药。当花发病后,立即用腐霉利(速克灵)2000倍液,每隔7天喷淋一次防治。以上药剂在选用时,要注意轮换使用,选择其中1~2种,使用后再换用另外的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