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霉病来袭,有机草莓如何不中招?
灰霉病是冬春季设施草莓生产上的首要病害。不提前预防,会造成发病时间提前、程度加重等后果。尤其是11月雨水较多的年份为害更重。该病主要发生在草莓扣棚以后,一般引起减产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收。
笔者会同几位一线植保技术专家与各位种植朋友一起来了解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生条件。 同时探讨在草莓有机种植生产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有机防治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灰霉病这一高发病害,供参考。
发病症状
该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入侵部位及症状如下:
花器:幼嫩的花器易感病。侵染初期花萼出现水渍状针眼大小的斑点,病斑随后扩展,通过花萼逐步延伸侵染子房及幼果。有的则表现为花萼背面呈红色,果实停止发育,形成僵果。
▲花萼与花梗变红,并逐渐褐枯。
果实:多发生在绿果(青果)上。侵染初期在果实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扩展形成褐色病斑,并向果实内部侵染。高湿环境下易着生灰褐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果干腐脱落。
▲青果发病,形成水浸状红褐色病斑。
▲后期,高湿环境下果实着生灰褐色霉层。
叶片:染病花瓣脱落到叶片上,导致植株染病。一般靠近叶柄部的叶基处先发病,初呈灰褐色水渍状小斑点,病斑随后变大,部分带有轮纹。最后蔓延到整片叶,导致叶片腐烂、干枯,病部后期形成灰褐色霉层。
▲染病花瓣脱落到叶片上。
▲病菌侵染叶片,随后蔓延到整片叶。
叶柄:染病花瓣脱落到叶柄处易引起发病,初期颜色变浅成水渍状小斑,扩展后呈长椭圆形,湿度大时表面着生灰褐色霉层。
▲病菌侵染叶柄,湿度大时形成灰褐色霉层。
茎基部:受害初期,产生褐色或深褐色油渍状病斑,严重时受害部位腐烂,并伴有白色絮状菌丝。
▲侵染茎基部,导致发霉腐烂。
发病规律
灰霉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分身孢子随病残体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通过气流或农事活动传播,也可通过灌溉水以及园艺措施等途径传播到侵染点,直接从植株表皮、伤口侵入,或从衰老叶片的伤口、开败的花器、坏死组织处侵入,形成危害。分生孢子在13.7℃~29.5℃均能萌发,在较低温度时萌发有利; 空气湿度在80%以上时,有利于该病大侵染和流行。
发生条件
高湿——棚室内湿度大,植株有吐水现象、叶片上有水膜存在;
弱光——光照不足、光线不强。
综上,连续的阴雨天易导致草莓灰霉病发生,其中,冬春季的雾霾或阴天最易引起灰霉病。如果此前1-2天你又浇过1次大水,那么发生会更严重。
此外,栽培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造成的高湿环境;果实着色初期至中期抗病力最弱的时期;肥料施用量过大,土壤粘性重,多年连作的地块;连续阴雨,园地排水不良的棚室均易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
有机种植生产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用经过引种选育的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健壮有机种苗。
2)清除侵染来源,压低菌源基数。整地前清除地表残余病株,落叶等,集中销毁,压低田间病原基数。
3)深沟高垄,膜下暗灌。在棚内地块做相对高一点的垄,覆盖上黑色地膜,膜下铺设滴灌管,在走道内铺足稻草。铺地膜可避免植株与土壤接触,降低发病率。同时可减少灌溉用水量,又降低了空气湿度,提高地温,创造不利于灰霉病发生的环境。
4)调节棚内温湿度。白天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上,夜间12℃以上,在此温度范围时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使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以华东地区为例,晴朗天气从上午9:00放风至太阳下山,阴雨天气视棚温适当缩短放风时长。
5)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由于草莓灰霉病喜低温高湿环境,可将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温度提高到35℃,闷棚2小时,再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不仅能防治灰霉病,对白粉病等多种病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制作“丫”形小工具。将穗长的果实支起,防止果实与地面接触,阻隔了土壤中的病菌向植株传播。
7)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花和病果。在发病初期就及时清理干净病源,再进行喷药防治。清理时应随身携带收纳小桶,避免人为的二次传播。
8)有条件的地块实行轮作倒茬。适宜草莓轮作倒茬的有葱、韭菜、蒜、十字花科蔬菜、菊科蔬菜等。连作大棚利用三伏天高温闷棚,消毒土壤。
2.生物药剂防治
有机草莓种植生产中可以通过微生物源的真菌、细菌和植物源药剂进行预防控制,可以使用的药剂有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丁子·香芹酚、铜盐、铜制剂等。(参考GB/T 19630.1-附录A)
前期预防:
①6亿/克哈茨木霉菌粉剂(注意选择低温菌种)300倍液在种苗定植后灌根预防。
②1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水乳剂1000倍液喷雾预防。
③丁子·香芹酚水剂600倍液喷雾预防。
④用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喷雾清园。
发病初期:
①6亿/克哈茨木霉菌粉剂(注意选择低温菌种)300倍液在种苗定植后喷施控制,隔3-5天补喷一次。
②1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水乳剂800倍液喷雾控制,隔3-5天补喷一次。
③丁子·香芹酚水剂400倍液喷雾控制,隔3-5天补喷一次。
后期防治:
后期药剂基本无效,需及时摘除病果、病株,带出棚外。
总结
防治草莓灰霉病要点:
1、提前关注雾霾和阴雨天,在防治关键期及时用药。
2、做好放风工作,不要一味追求棚室温度。
3、菌剂选择能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存活的菌种。
4、不要偷懒,及时补喷。
5、一旦病情严重,立刻摘除病果、病株,带出棚外。
总之,对于灰霉病的防治千万不要嫌麻烦,一定要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