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番茄枯萎病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2015-02-28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番茄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一种防治困难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常与青枯病并发。多数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局部受害,全株显病。

发病原因:

引起番茄枯萎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图1),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纺钎锤形,无色,多数为3个分隔。也会在菌丝上顶生或间生圆形至椭圆形、单胞、黄褐色的厚垣孢子。

如果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或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以及粪蛆危害根部等,病菌很容易从伤口侵入而危害。

危害症状:

番茄枯萎病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病,往往在盛果期枯死。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在中午前后萎蔫,早、晚尚可恢复,以后萎蔫症状逐渐加重,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图2),不脱落,直至枯死(图3)。有时仅在植株一侧发病,另一侧的茎叶生长正常(图4)。茎基部接近地面处呈水浸状,高湿时产生粉红色、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拔出病株,切开病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图5、6)。

发生流行特点:

病菌存在于土壤中,也可通过带菌种子进行远距离传病,病菌多在分苗、定植时从根系伤口、自然裂口、根毛侵入,到达维管束,在维管束内繁殖,堵塞导管,阻碍植株吸水吸肥,导致叶片萎蔫、枯死。当土温在28℃左右,土壤潮湿、偏酸、地下害虫多、土壤板结、土层浅,发病重。番茄连茬年限愈多,施用未腐熟粪肥,或追肥不当烧根,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降低,病情加重。田块氮肥施用过多,磷、钾不足,加之连阴雨后或大雨过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或时晴时雨、高温闷热的天气,番茄枯萎病也会流行(图7)。

防治技术:

针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首先要选栽抗病品种,并选用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处理,可用0.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其次要注意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可用10克左右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千克左右细土拌匀,先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然后播种,再把其余药土覆在种子上。注意适时轮作,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和野生番茄嫁接换根,防效显著。田间发现病株时,及时铲除病株并对原穴进行杀菌处理,健康地块与发病地块分开浇水。在田间初见病株时,虽然目前无针对番茄的药剂进行登记,但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等,在病株根部周围土壤灌药液400克左右,连续灌3~4次。灌药时要将整个作物扎根部分充分灌透。用药后3天内不能浇水。如果田间枯萎病以上方法控制不住,可在收获清园后,每亩可用20公斤的98%棉隆颗粒剂进行土地熏蒸消毒处理。

(下期介绍“番茄晚疫病”,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