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名称虽一字之差,区别却不容小觑(一)

发布时间:2022-6-24 16:37:36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马芳骥

在农药名称里一字之差的药名很多,比如,草甘膦与草铵膦、嘧菌酯与醚菌酯、戊唑醇和己唑醇、噻菌铜与噻霉酮、噻虫胺与噻虫嗪、三环唑与三环锡等。一字之差,药品的用途与功效大不相同。一字的疏忽就会酿成大错,甚至遭受极大损失。

一、 联苯肼酯与联苯菊酯

比如,去年一种植户因辣椒上长了很多螨虫特向经销商咨询防治用药,经销商向他推荐了联苯肼酯。谁知种植户就近自行购买并喷雾,一周后螨虫没有治住反而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呢?通过查询原来粗心的种植户把联苯肼酯买成联苯菊酯了,所以治不了螨虫。那么,联苯菊酯和联苯肼酯的区别有哪些呢?

1. 联苯菊酯的防虫范围更胜一筹。联苯菊酯是非常广谱的杀虫剂,不仅仅是螨虫,对蚜虫、蓟马、飞虱、菜青虫、地下虫都有较好效果,在低抗性地区表现优良。但是在高抗性地区(大多数蔬菜果树区),联苯菊酯效果下降严重,只能作为配药使用,比如防治蚜虫、蓟马,使用联苯菊酯搭配啶虫脒、噻虫嗪;防治菜青虫,使用联苯菊酯搭配虫螨腈;防治地下虫,使用联苯菊酯搭配噻虫胺。而联苯肼酯,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应用于螨虫的防治,其他方向尚未进行探索。

2. 都能治螨虫,但效果有区别。联苯菊酯,它对红白蜘蛛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是在刚上市的时候,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随着在农业生产中大量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差,尤其是近几年,联苯菊酯除了在小麦上防治红蜘蛛还在用,其他领域基本上都是配角。而联苯肼酯,是专门防治螨虫的杀虫剂,对红白蜘蛛有特效,尤其是对红白蜘蛛的成虫能24小时快速消灭。

3. 成本差距较大。联苯肼酯和联苯菊酯,二者的成本差距也是相当的大,联苯肼酯的成本较高,联苯菊酯比较廉价,在农业生产中用得也多。但红白蜘蛛对联苯菊酯的抗药性较严重,防效很差,一般将其当成助剂对各种杀虫剂起增效作用。想要用最低成本预防红白蜘蛛,可选择阿维菌素来代替。在价格上,2.5%联苯菊酯水乳剂500毫升的售价在1015元;43%联苯肼酯悬浮剂5ml售价在58元(能发挥最佳作用的高品质联苯肼酯售价在810元)。

4.种植户分不清这两种杀虫剂的原因。由于名称过于相似,农业生产中大家约定俗成会把联苯菊酯简称为“联苯”(省略去菊酯两字),而对于联苯肼酯则会是全称联苯肼酯。所以在购药时要说清说全名称,不然易出错。

二、 三环唑与三环锡

三环锡又名普特丹,系有机锡杀螨剂,是一种广谱性杀螨剂,对成螨、若螨和卵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可用于防治果树、茶叶、蔬菜和多种观赏植物的螨类,以及对其他常用杀螨剂已产生抗性的螨。如防治柑橘红蜘蛛,用50%三环锡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锈壁虱,用50%三环锡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持效期可达25天左右。

三环唑又名比艳,系杂环类杀菌剂,是一种新型稻瘟病预防性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当药剂喷到稻叶后,很快被吸入稻体内并输送到稻株的各个部位,有极强的预防效果,即使施药后1小时下雨也不易被冲洗,无需再补喷。病菌吸收三环唑后,不仅可抑制病菌黑色素的产生,而且可降低其致病力,防止再侵染。因残效期较长,防治叶瘟,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g加水50kg;防治穗颈瘟,在常发区于水稻孕穗末期或田间初见瘟穗时,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g加水4050kg喷雾。如天气有利于病虫害继续发展,应在第1次施药后710天再喷药防治1次。

三环锡是杀螨剂,三环唑是杀菌剂,因此一个杀螨,一个杀菌,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药,但若购买错用错就是南辕北辙,用药后轻则无效,重则出现药害并延误用药时机。

三、 戊唑醇与己唑醇

从农药的分类方向来讲,戊唑醇和己唑醇都属于三唑类杀菌剂,都是通过抑制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合成来达到杀灭病菌的效果,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目前农业市场中较火的仍然是戊唑醇,不管是从厂家的登记数量还是市场的消费量来看,戊唑醇都略胜一筹。二者间具体的区别如下。

1. 防治谱的差异。戊唑醇防治谱比己唑醇广(厂家大量登记戊唑醇的主要原因),对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炭疽病、果树斑点落叶病、油菜菌核病、根腐病、葡萄白腐病等都有一定的作用;而己唑醇的防治范围就比较局限,主要是禾谷类作物的白粉病、锈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等。

2. 内吸传导性质的差异。戊唑醇的内吸杀菌效果更好,还能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形成保护作用。己唑醇也有此类效果,但是略微要差一些。内吸传导效果明显,保护作用就明显。

3. 控旺作用有差异。三唑类杀菌剂都有一定控旺的功效,而戊唑醇和己唑醇对比,戊唑醇的控旺效果会略胜一筹。控旺抑制植物生长,改变养分的流动过程,使更多的营养流向开花坐果进程。既能够防病治病,又能够控旺,因此在禾谷类作物以及一些果树上,种植户会选择控旺效果明显一些的戊唑醇,它还能提高抗倒伏能力。

4. 除菌作用效果的差异。戊唑醇有明显的铲除病菌的作用,它可以消灭在种子表面或者土壤中生存的病原菌,因此可以冲施灌根,也可用作拌种;己唑醇在这方面作用就不是很明显。

5. 针对靶标的不同。己唑醇对于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等特效,而戊唑醇在这方面效果不是很明显;目前很多地方用戊唑醇,主要是利用其对病害的广谱性防治效果,一次用药,多种病害一起防治。

6. 抗药性的差异。因戊唑醇最近几年大量使用,目前很多农作物对戊唑醇的抗药性已很明显,对很多作物病害效果下降,而己唑醇抗药性更甚。

7. 防病持效期的差异。戊唑醇的持效期要比己唑醇长一些。

使用戊唑醇与己唑醇的注意事项:

(1) 尽量不要单用,复配使用能够降低植物病害抗性的产生速度,比如戊唑醇和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搭配。

(2) 二者都有一定的控旺作用,那么在豆角等作物上使用时要注意使用时间和用量,不然可能存在缩果的风险。坐果后尽量不用,或在农技人员指导下使用。

(3) 戊唑醇和己唑醇都对真菌性病害有效,但是主要是针对高等真菌,比如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对于大多数低等真菌,比如霜霉病、疫病等,几乎没有效果。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